文|张婷婷
一
亲和力
抵达看守所二楼会见室时,我们立即向管教人员询问:“请问王某某在几号房间?”虽然一上楼就瞄见管教带着一排人员依次落座,但因为是首次会见,确实认不出自己的当事人。
“手续给我!四号!”管教回应道。
进入四号会见室,王某某已坐在隔间的另一端,单手铐定于座椅。属于律师这端的空间狭小,规规矩矩地放着一把椅子。
我与邹老师两人见状,旋即转向走廊的备用椅凳。待我们堪堪把另外一把椅子塞进房间,边准备坐下,边抓紧时间自我介绍。
“您好,我们……”
话音刚开,一直紧盯我们行动的他,忽然打断:“先别急,我们得先弄清楚你们怎么来的。”
“这位是邹佳铭律师,”我指向左侧,“我是张婷婷律师。我们是您的家属新委托的律师。”
“你们看我状态怎么样?”
“目前看来还可以。”
“从你们上楼到坐下,感觉你们挺有亲和力的。”虽然才简单交谈几句,他突然点评到。
“上次那位律师就不行,跟他待一屋我就浑身不得劲、冒冷汗,完全不想搭理他。”他继续解释道。
我知道他说的是谁,是他刚解除委托的第三任律师。家属告诉我们说,他以气场不合为由,拒绝第三人律师为他辩护。
二
信任值
“说说看,是我哪个家里人委托的?”他问道。
“您的家属XX和哥哥XX委托了我们。您哥哥怕您不信,特意写了张纸条:‘XX,律师是我请来做你辩护律师的,之前三个都换了。要相信这次的律师’”
我将纸条贴近窗口。他下意识想伸手接,我解释:“抱歉,按规定不能递送物品,您隔着窗口确认笔迹即可。”
他点头认可,继续追问:“他们怎么找到你们的?”
“经朋友介绍。”
“你们见过面吗?”
“见过。”
“他俩你们两个都见了?”
“是的,一起见的。”
“见了多久?”
“昨天在律所,前后大概两到三个小时。”
我看他没有继续追问的意思,就趁机家属需要转达的事情,一一说给了他。
听完后,他点点头道。“这是我进来这么久,第一次听到反馈。”
三
专业度
“我有几件急事需要跟家里沟通,请记录一下。”他终于切入主题。
“会见时间有限,剩余不多,我们是否先谈谈案情?”邹老师试图引导。
“不急,案情可以后面慢慢聊。这些事要紧,请记下。”他语气坚决。
“好吧。”我应承到。
因看守所突然告知不得携带苹果电脑入内,今日的会见记录只能依靠纸和笔。
“请单独用一张纸记录,事情比较多。”他要求道。“第一件事……第二件事……第三件事……”
当第八项内容填满整张A4纸时,他突然说:“我现在感觉不太舒服,有点头晕迷糊,不确定是否表达清楚。你能复述一下我刚才说的吗?”
“您需要复述第八项还是全部?”我问。
“全部。”
我意识到,这又是一场他精心设计的“小考”。
“第一项关于车辆……第八项关于……”我逐一复述。
“好!”他满意道,“知道我为什么换掉第二个律师吗?她有个毛病,我说的话,她总是只记前半句,忘了后半句。”
他是一位文化程度不高却在商界极为成功的人,涉足领域皆能拔尖。涉案前,他凭着强大的学习能力,投身当下炙手可热的直播带货,仅向朋友学习二十天便迅速上手,案发时已成为快手平台同品类第一。
因团队业务方向的关系,我们的当事人涉及公司的管理层居多。而这位当事人,其强势与谨慎程度,在我执业生涯中,堪称首屈一指。
“现在还是来谈一谈案情吧。”邹老师回到正题。
“当然。我的情况是这样……”他开始陈述。
“您涉嫌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及您的情况,关键点有三……”邹老师给出恳切的建议和法律分析。
很快,一个半小时的会见接近尾声。
管教过来提醒时间不足时,他平静地说:“希望你们晚上和我的家属一起吃个饭。”
“您放心,我们已约好会见后立刻去见他们。”
“邹律师您稳如泰山,张律师您认真细致。”他又总结似的评价到,“请帮我再带句话。”
“您请说。”
“让家里人放心,我身体和心态都调整得很好。还有,告诉他们,律师不用换了,就你们吧。”
“好的。”
第四次“面试”结束后,我们去见了他的家属。家属说他这人主意正,第一次见完律师让带出的话是“找最好的律师团队,张哥挺好”。
而家里人一听就懂了,随即更换掉了第一任律师。
刑辩江湖流传这么一句话:刑事业务没有回头客。但其实哪怕只是一生一遇的刑事案件,愿意持续性地让同一位律师提供法律服务,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回头呢。